29 ASIAN LEGAL BUSINESS CHINA • 亚洲法律杂志-中国版 WWW.LEGALBUSINESSONLINE.COM/CHINA DISPUTE RESOLUTION 所以我们律师也必须让法律文书更加精 准、简练,让庭审表达更加直接、准确,让 法官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案件的关键事实 以及我们的观点。” 在此背景下,律师需要更好地帮助 客户管理诉讼预期。罗律师坦言:“我们 在前期和客户沟通时,就会把目前法院 的审理方式、思路、更注重书面证据材料 的偏好等告知客户,并充分披露诉讼过 程中的风险,帮助客户做好预期管理。” 客户需求变化 除了预期管理,在变化的经济环境中, 争议解决律师还需应对客户其他方面 的变化。 最明显的就是企业客户争议解决预 算的降低。梁沐周律师说:“受到经济不稳 定和成本增加的影响,作为后台部门的法 务部门,其预算大幅度下调已经成为普遍 现象。此外,法务委托律师程序更复杂、时 间更长,对比选择也更明显。” “考虑到诉讼成本和效果,企业的 诉讼意愿出现明显下降,导致许多案件 客户不愿意诉讼,或者不愿意承担任何 前期诉讼成本。”即便最终决定委任,“对 委托律师争议解决的时限性、服务费用、 裁判结果要求更为严苛”。 罗锦荣律师则告诉ALB:“现在客户 的诉讼预算做得越来越细,部分法务部 门会要求律师对费用进行反复测算,不 仅包括律师费,还要测算可能产生的诉 讼、仲裁费;可能涉及的保全成本;以及 其他可能导致费用增加的情况,有时甚 至要求律师预估项目的差旅费。” 第二个变化,在于越来越多法务部 门将纠纷收归为内部处理。“法务部门自 己处理纠纷逐渐成为趋势。有些客户会 付费请律师为案件提供咨询性建议,但 剩下的工作全部由法务部门完成,这样 成本最低。我们甚至看到有些企业新设 诉讼管理岗法务,专职处理企业的争议 解决。”罗律师说。 “某些金融机构已经实现了95% 的争议案件内部消化。”梁律师补充道,“ 这些现象势必会对律师行业带来巨大冲 击,同时也为我们提出如下思考:律师行 业服务模式和付费逻辑应如何变化;成 本与效率如何有效协同;行业是否会出 现兼并现象等等。” 另一重变化,则在于企业越来越难以 承受纠纷带来的负累,在解决争议的策略 上,对谈判、协商抱有更大预期。罗律师告 诉ALB,例如他和团队曾代表当事人在仲 裁机构通过谈判促进方式解决纠纷,也曾 见证企业从业务层面寻找新的合作机会、 以化解双方当下矛盾的情况。 “以和解或调整方式化解纠纷的情 况在房地产领域尤其普遍。”他说,“例如 在近期代理的一项大型纠纷中,债权人 按照合同约定可以获得较高利益,但案 件涉及的房地产项目本身现金流枯竭, 如果中止项目、展开诉讼,双方利益受损 更大。最终大家选择回归目前市场环境 下的合理预期,继续将项目进展下去。” 这样的环境对于争议解决律师的商 业思考能力要求更高。“诉讼最终服务于 商业目的,法律只是商业决策过程中的 一种手段。能够站在商业视角、为客户全 盘考量,这是商事争议解决律师的应有之 义,也是我们的最大竞争力。”罗律师说。 涉外争议增加 广信君达总部位于广州,青狮云岸总部设 于深圳,都是中国对外交往最为活跃的地 区。与此同时,伴随中国企业疫情后“出 海”热情高涨,两位律师都观察到了涉外 争议解决服务需求的增长。 梁沐周律师告诉ALB:“随着疫情后 跨境交易逐渐恢复,随之而来的争议解 决需求出现井喷现象。”2023年,仅广东 省法院合计审结涉外涉港澳民商事一审 案件就达1.9万件,全国范围内此类案件 则预计超过5万件,“涉外服务,中国律师 大有可为”。 主体涉外、合同涉外等传统类型的 涉外案件之外,另一类增长显著的,是中 国企业“出海”过程中在境外遇到纠纷时 所产生的服务需求。 梁律师观察到,这类需求越来越呈 现出几大特点:“一是行业高度集中,商 事方面主要集中在新能源、高端智造、基 础设施建设行业;二是国有资本领衔,中 国企业‘走出去’的担当主体高度聚焦在 国有资本,也为我们选择客户牟定了方 向;三是投资的热点集中,我涉外争议纠 纷会在中东、非洲、拉美、东南亚等区域 出现新的增长。” 罗锦荣律师指出,这类案件通常适 用境外法,中国律师从实体法角度较难 介入,但实际上在案件项目中也扮演着 举足轻重的角色。“中国律师是沟通客户 和外国律师的桥梁,这要求我们也去充 分了解案件程序、实体法情况,以便和客 户展开交流。” “其次,我们会为外国律师提供国 内证据搜集、固定等协助;此外,有时中 国律师会担当整个项目的管理者,负责 聘用境外律师等等。律师是专业服务者, 需要长期合作才能和客户建立信任关系, 所以客户希望我们能在境外诉讼中把关、 协助判断外国律师的建议是否妥当等,陪 伴客户参与整个过程。” 基于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,梁律师 说,目前各类机构对于涉外法律人才都 是“求贤若渴,司法机关高度重视涉外人 才培养,律所则对相关人才展开白热化 抢夺”。未来,伴随此类人才得以施展的 国际空间愈发增大,他认为最大的挑战 在于对不同的法院、仲裁、商事调解中心 等机构,律师都要“熟悉其运行机制,能 够做出利弊分析,这是新的考验”。 行业发展趋势 谈到下一步争议解决业务的发展趋势, 梁沐周律师认为,宏观环境对行业的重 塑还将继续强化:“客户选择争议解决律 师时,对行业服务经验、专业素质、成功 案例以及其他赋能要求显著增加,对律 师进行比选、比价的标准显著上升,经验 丰富、综合实力强而费用更为实惠的律 师将成为普遍选择。” 与此同时,新型“法律服务公司”带 来的挑战也不容小觑。“借助高效、全面 的推广品宣和强大的营销体系,法律服 务公司介入传统法律服务行业赛道,对 司法行政监管、律师行业规范,以及律 所传统的管理方式构成巨大挑战。大 量律师精英选择跳上法律服务公司的 快速列车,行业内卷趋势更加明显。” 他观察到。 科技,尤其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 值得留意,工具对效率的倍速提升将助 力年轻一代争议解决律师快速超越前辈。 此外,人工智能思维已延展到司法系统, 罗锦荣律师告诉ALB,部分法院已经很 早开始推行“要素式审判”,即特定案件 无需提交复杂的起诉状等文件,只需按 照要求填写表格,法院即按照这些要素 和证据审理案件。 当然,挑战之外,争议解决律师可 以利用的工具、策略也更丰富了。“除了 诉讼、仲裁,现在又出现了商事调解、协 商等手段,丰富了争议解决的方式和路 径。”梁律师说。 对此,罗律师特别建议道:“律师要 学会多元化的争议解决思路,不要只聚 焦于法院或者头部仲裁机构,目前中国 有两百多家仲裁机构,仲裁机构之间发 展严重不均衡,也发展了各类调解机构, 需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,把视角打开, 尝试不同渠道,才能让纠纷得到更快解 决。当然,在此过程中也要寻找适当的谈 判和解契机。” “律师需要引导当事人,在适当的 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。我们的最终目的 是‘案结事了、解决争议’,我认为至少在 未来两三年的经济周期之下,当事人注 重谈判和解,仍将是一大趋势。”他说。
RkJQdWJsaXNoZXIy MjA0NzE4Mw==